当前位置:
  1. 可爱昵称网 > 心情说说 > 正文

45句苏格拉底的观点是什么精选文案集锦

苏格拉底的观点是什么

1、苏格拉底还这样表达:“那个自觉地做错事、做可耻之事、做不公正之事的人,无非就是那个好人。”

2、苏格拉底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源头。他最有名的话是“未经审察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他的思想绝大部分集中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以谈话录的面目出现。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方式?爱与死亡和哲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美德?

3、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4、然后二人再进一步讨论下一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撒谎者比无意撒谎者要好?小希庇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些故意不公正的、自觉的、有目的的作恶者怎么会比那些不自觉行事的人要好呢?”

5、&#x知识即美德&#x 的最伟大之处是把知识摆在了核心位置, 而不是空谈美德. 这直接影响后来的哲学家科学家去把寻找知识的科学活动作为最有价值的活动. Spinoza的神学认为寻求知识就是了解上帝. 爱因斯坦也曾说他只信奉斯宾诺莎的上帝.

6、或许,光是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念就足以让我们对于人生、对于宇宙和世界有所思考了。更不要说还有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尼采等人也都提出了他们振聋发聩的观点。其实,对于某个人的哲学,赞同不赞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种爱智的趣味。傅佩荣老师的《西方哲学与人生》就暂时先介绍到这里了,但愿能够对你们有所启发。

7、苏格拉底回到主题,请求小希庇亚继续就这个主题教他:“请对我发发善心,不要拒绝治疗我的灵魂。如果你能把我的灵魂从无知中解救出来,胜过给我的身体治病,那么你真的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8、  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无法证明其正确性的。他同时还强调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承认自己知识的匮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汲取知识,从而对自己完成一种升华。苏格拉底还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德与健康的体魄相互结合才能完美,所以他建议人们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9、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10、本书不同于通常以西方为中心的哲学史写法,从哲学的全球性视角出发,尤其注重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哲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1、苏格拉底最大的特点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持真、善、理性的信念。这是一位思想家义不容辞的职责。苏格拉底不知何为神明,但谈的却是神明之事。不论世界怎样变化,他仍然坚持这一原则。

12、苏格拉底对荷马史诗中二人的优劣观点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两位都是“最优秀的和最勇敢的”,很难辩别哪一位更好,不仅涉及他们哪一个在说真话,哪一个在撒谎,而且也涉及美德。

13、个人以为, 王阳明实际上是在讲epistemology, 所以他才会与朱熹形成驴唇不对马嘴. 从这点上去想, 心学中产生徐光启这样学习欧几里得几何还编写农业技术书籍的人就不足为奇了.

14、苏格拉底从他对知识和美德的同一这一观点中推出许多其他结论来。既然美德是知识,由此可知,美德是一:知识是一个统一体,一个真理的有组织的体系,因此各种美德只是美德的许多不同形式。而且,美德不仅是善自身,它也对人有利。所有高尚和对人有用的行为倾向会使生活无痛苦而且快乐;因此高尚的行为也是有用的和善的。美德和真正的幸福是同一的;没有人能在缺少节制、勇敢、明智和正义的美德的情形下幸福。

15、正是由于没有对“好”进行一个定义,他们二人推导的结论,最后连他俩也无法认同。希庇亚推导出“那些自觉地作恶的灵魂比那些不自觉地作恶的灵魂要好”。而实际上,更好的一个途径是:拥有作恶的能力而不作恶。这样的灵魂比自觉地作严肃的灵魂要高贵。但在他二人的预设中,尚未涉及这样的讨论。

16、当时的其他教师,是收取学费的,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办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17、我比别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18、或许,这些必定会让多数读者感到困惑的明显矛盾,学者们可以梳理和解决。在每部对话中,都留下了苏格拉底令人惊讶的个性。苏格拉底令人钦佩的地方,不是他哪个具体主张的性质或说服力,而是这个人本身及其方法的魅力。苏格拉底确实践行了哲学。他过着哲学的生活。无论他是否相信某种理论,他向我们展现的都是哲学家应有的样子。

19、纵使富有的人以其财富自傲,但在他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以前,别去夸赞他。

20、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21、照我来看,这种说法既对又不对。苏格拉底或许作为有德性的人而死,但他的政治倾向在当时肯定极为引人注目,只是如今已被大多数人忘记罢了。而且,他自己向来也强调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死,即为了“灵魂的善”而死。他极其卓越,但也令人捉摸不定。

22、苏格拉底的一个最核心, 或者说最基础的命题 (moral theorem) 就是: 知识即美德. (Knowledge is virtue.) 展开来讲, 就是说一个人具有美德归根结底就说他有知识. 反过来说, 一个人没有美德, 去作恶,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没有知识.

23、本公号倡导主旋律,为正义呐喊,为良知代言,为好人点赞,为善政献策。

24、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法涂改的单行航线图,重点在于如何选择和把握。有的人穷其一生,也只是庸庸碌碌、千篇一律地度过,有的人却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思索当下每一步的意义。当然,其结果的对比也是显而易见的。倘若“十年如一日”,那这样的十年、这样的人生,大抵也等同于白过。

25、「此念」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苏格拉底,使高高在上的哲学思想能进入公众的视野,通过对经典的导读,以此能契入公众自己的生活理念。承此想,特邀请研究者胡赳赳对苏格拉底的思想进行解读和梳理,每周更新,「此念」独家连载。欢迎读者参与讨论与互动。

26、然而,事实上,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智术师。相反,他用他们的修辞打败他们。他指责他们急于宣称拥有知识,并批评他们说,作为教师却经不起严格的辩证法考验。苏格拉底为知识设置了很高的标准。因此,他总是认为自己无知,而且他还擅于揭穿他人的无知。他是智术师中的佼佼者。同时,他还相信某些东西。正如命运安排的那样,他也是历史上最好的公众人物。

27、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28、梅岚,南开大学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哲学。   陈高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供职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以及教育哲学,译著有《哲学导论》《哲学的快乐》《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反思财产》等。

29、这本《世界哲学简史》与作者的《哲学导论》相互配合,“史”“论”结合,完整地呈现出美国大学哲学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30、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31、当我们进入《普罗塔戈拉》的核心部分时会发现苏格拉底提出了自己的“知识即美德”。在讨论勇敢这一德性的时候,苏格拉底认为“对可怕的事情和不可怕的事情无学识就是懦弱,对可怕的事情和不可怕的事情有智慧就是勇敢”,从这里可以看出知识是构成勇敢德性决定性因素。在对话的最后,苏格拉底对这次辩论的结局进行了总结,直接点明了自己“力图证明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是知识,甚至正义、节制以及勇敢都是知识”,辩论到最后的结果是“德性整个儿将显得就是知识”,这正是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思想的出处。在苏格拉底看来,德性是美的东西,知识是一种美的东西,那么知识与美德正是在“美”上获得共通性。苏格拉底还认为,人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后就会按知识吩咐去行事,这也就意味着人只有获得的是关于“好”、“坏”的知识,知识才能在个体的行动中起主导作用。从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对快乐和痛苦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苏格拉底对于“好”的理解不同于普罗塔戈拉认为的“好”是对快乐多少、大小、程度的衡量与计算后选择最多、最大的快乐,而是在于正确地选择快乐和痛苦、更多和更少、更大和更小、更远和更近的快乐和痛苦。因此,苏格拉底的知识是指朝向于美善、关乎好坏、合于正确的理念知识,这种理念知识能够将使智慧、虔敬、勇敢、节制等具体的德性贯穿统一起来,区别于日常生活中某一领域或行当的具体的技艺知识。卡恩认为知识、智慧在希腊早期常与技艺、手艺互换使用,因为那个时候掌握一门技艺就是在这方面有知识,它们之间的区分到苏格拉底才完成。这种理念知识超越了关于自然的具体知识,是关于整个世界、美善和自我的知识。它不是一种既定的、符号化的、可见的、静态的事物,而是在一种永无止境的、动态的、生成性的、超越感官的欲求明白、知道的状态中存在,其背后是人的理智、理性从无知的状态出发,不断地在回忆中唤醒自我,不断地爱智慧,欲求事物之“是”的本质,进而从可见事物上升至理念事物,从意见到真理,从表象进入本质,由以最后获得那个永恒不变的美善和逻各斯的“相”或者“型”。美德不是指符合某种习俗、规范或伦理,而是指朝着世界万物背后的逻各斯和美善来不断伸展的生命力。人只有在不断爱智慧、欲求明白的过程中才能得知永恒不变的“相”或“型”,由此而能够接近和依靠逻各斯和美善来引导自身生命力的卓越实现,呈现出美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课程思政内涵着“知识与美德”这一重要的哲学主题,这就需要从“知识与美德”的关系切入,从哲学的高度来澄清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和寻找到课程思政正确的发展方向。

32、自愿的人在忍受苦楚的时候,受到美好希望的鼓舞,就如打猎的人能欢欣愉快地忍受劳累,因为他有猎获野兽的希望。

33、苏格拉底这个观点跟王阳明四句教中的 &#x无善无恶心之体&#x 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阳明 (有的人会说是王畿自己的主张, 强行编排给他的老师王阳明) 之所以要说 &#x无善无恶&#x, 就是要打破儒家几千年迂阔的泛道德论, 比如一个人管理国家政事不行是因为他没有道德这样的观点. 当你没有知识的时候, 你是恶的, 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是这个恶并不是十恶不赦, 并不是罪大恶极, 而是从没有知识到获得知识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34、如果我们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教育的基本类型。

35、在《西方哲学与人生》中,傅老师不仅介绍了这些为人熟知的大哲学家所生长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也用通俗平实的话语、尽可能翔实地介绍了这些大家们的主要观点及其提出缘由。想想看,苏格拉底、笛卡尔、尼采、柏拉图、叔本华、亚里士多德、卢梭、席勒、康德、黑格尔......这些在人类哲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光是听到他们的名字,就足以让人产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感了,更别说你还试图与他们面对面、交换思想,启迪灵魂。这,究竟是有没有可能的一件事呢?

36、用“高贵的谎言”教化群众——柏拉图《理想国》

37、也就是说,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既能做到撒谎,又能做到诚实。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做不到撒谎,因为他们无知。具有能力的人,可以既撒谎又诚实,或者说,他想撒谎时便撒谎,想诚实时便诚实。

38、苏格拉底这样回答:知识就是最高的善。苏格拉底伦理学的中心观点包含在这一公式中:“知识即美德。”正确的思考对于正确的行动来说是根本的。一个人要掌舵或者治理国家,就必须具有关于船的构造和功能的知识,或者关于国家的性质和目的的知识。类似地,除非一个人知道什么是美德,知道自制、勇气、正义和虔诚的含义以及其对立面,否则他就不可能是有美德的;而他知道了什么是美德,就会成为有美德的人。知识既是美德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没有知识,也不可能有美德,拥有知识也就确保了有美德的行动。“无人自愿为恶或者不自愿地为善。”“没有人自愿追求邪恶的东西或者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宁愿为恶而不愿为善,这不是人的本性;当一个人被迫在两个恶之间选择时,没有人会在可以选择较小恶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恶。”有人反驳道:“我们看见了好的并且赞同它,但是却去追求恶。”苏格拉底否认我们能在知道真的善的情况下,却去追求恶。在他看来,关于正确和错误的知识并不只是理论上的观点,而且是一个坚定的实践上的信念;不仅是一个理智问题,而且是一个意志问题。

39、——希瑟拉·博克(SisselaBok),哈佛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40、苏格拉底的对话是他生活中的基本事实:他经常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讨论,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将生命消磨在街头、集市、运动健身房和餐宴上,这是一种与每一个人对话的生活,但这种对话对雅典人来说是极其新鲜而不寻常的:一种在灵魂深处激动、不安和压抑的对话。如果说对话是自由不羁的雅典人的生活方式,那么现在作为苏格拉底哲学的推理方式则有所不同了。因此,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只有了解事物的本性,才能获得真理。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需要群众,而且他确信群众也同样需要他,尤其是青少年,因此苏格拉底决心献身于青少年的教育事业。

41、在《米诺篇》(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奴隶,最初他对一道数学题有绝对把握,经过反复提问质询以后,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从而猛醒自己的可笑和无知,经近一步的追问,他顿然感悟从而获得了正确的答案。根据这一实例,用对话的形式可以辩明真理。两位对话者并不知道真理在哪里,其实真理却已经在那里,两位对话者绕着真理转,并被真理所引导。

42、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43、  柏拉图的《申辩篇》被学界作为研究苏格拉底及其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可以说,《申辩篇》通过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对自己的辩护,阐述了其大部分的哲学思想,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提供了最清晰、最重要的线索。学术界现有的期刊文献主要研究了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的关于智慧的观点、生死观、教育观以及政治思想,且数量较少,关于其价值观的文献则几乎没有。本文就其在《申辩篇》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做出简要分析及阐述。

44、第教育目的论。从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说,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治国的人才,从教育培养人的角度来说,苏格拉底认为教育要促使人激发灵魂中的女性获得知识,并且达到善的境界,因此他认为治国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德行。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45句苏格拉底的观点是什么精选文案集锦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