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句木心绘画作品最经典作品精选文案集锦
木心绘画作品最经典作品
1、他的绘画的好恶(如我与他的好几次怄气)并不就是他的文学的好恶(有《文学回忆录》为证)。他嫌恶几乎所有绘画的写实性,但热爱并敬畏写实主义文学(数落种种现代流派后,他说,文学的未来的出路,恐怕还在写实主义);他不关心,也不太了解超现实主义绘画,却连篇累牍大谈超现实主义文学。他终生爱敬芬奇、塞尚,但对这两个姓名间四百多年的无数画家,简直视若无睹(如果不是说得太重的话),可是文学、诗作(自古希腊、《诗经》一路下来),只要他读过,便不愿错过一家,而竟各有心得。
2、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序)》。(1)
3、 纸盒平装本“木心作品一辑八种”,共八册,是木心亲自编订的第一批简体字版作品,也是木心亲自手订八种封面的珍藏版。
4、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
5、他一生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编进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一同入选的还有海明威、福克纳,而木心是唯一的中国作家。
6、“在我看来,现代中国文学史,木心是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与《红楼梦》中的诗不同,木心的断语,取出水面,便即‘兀自燃烧’起来。但他的‘火焰’,清凉温润,却又凌厉峻拔,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他的一句句识见,有如冰山,阳光下的一角已经闪亮刺眼,未经道出的深意,深不可测。”
7、在好几幅画前他反复细看,不时叫来导演,低声交谈。4月间,当艾什利巡看全馆后,认定最为震撼的是地下放映厅被影像放大数十倍以上的效果,但西蒙以为不然。
8、沈家的老宅,我三日两头要去,老宅很普通,一层楼,砖地,木棂长窗,各处暗沉沉的,再进去,豁然开朗,西洋式的平房,整体淡灰色调,分外轩敞舒坦,这是所谓的“茅盾书屋”了,我现在才如此称呼它,沈先生不致自名什么书屋的,收藏可真丰富—这便是我少年期间深处僻壤,时值战争,而得以饱览世界文学名著的福地了。
9、 虽有众多名人称颂,但少有重量级的文学史论家、文学评论家作翔实学术分析。陈丹青、梁文道有名也能写,毕竟不是文学圈中人,上海作家陈村影响力有限。昔日沈从文、张爱玲、萧红等人能在改革开放后重返文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术界的率先发现并开掘,如美国著名汉学家夏志清对于沈从文、张爱玲的力推,国内文学理论名家陈子善对于张爱玲的深度挖掘,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对于萧红的系统梳理,都是史论家、评论家先挖出了“宝”。而对于木心这位留美二十多年,曾走红于台湾、美国的“文学鲁滨逊”,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学评论名家,似乎参与热情不高,尤其未见重量级学者发声力推或者作个案专文剖析。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如雾里看花不分明。
10、而平时也就偷偷用毛笔斗胆写几下子,实在太难太难了,简直休想。近年因为是热心的书家和友人鼓励怂恿,催迫再便一横心,掛了出来。(木心绘画作品最经典作品)。
11、 但为什么他们要来拍摄木心?木心不是“国画家”,也不是通常所谓“山水画家”,今年四月,该片导演艾什利先生来信解释了BBC节目制作人选择木心的理由:
12、木心的诗,有节奏、有气韵,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诗,不炫耀、不喧闹,以最精炼的文字,去传达最复杂的情感,形成“遐想中低声吟咏的力量”,文字中浸透着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熏陶。
13、木心挚爱艺术,他讲世界文学,随之带出自己的精神家谱和写作脉络。这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对于世界文学zui别出机杼,zui精彩的讲述。
14、2002年,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
15、木心的绘画传世不多,表现的也大多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山水题材。他的创作受到其师林风眠的影响,又将中西文化融合贯通在自己的创作中。这种绘画面貌源自于他的精神世界——既有古希腊的高贵与静穆,又有《诗经》的不隔之美。形成了一种似乎可以跨越时代、跨越文化断层的艺术美感。木心的笔迹细腻如丝,不着痕迹,表现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其作品的独有特色。
16、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短诗集)。
17、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木心先生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18、 Chopin:CelloSonatainGminor,Op.65
19、“什么是一个木心绘画风景的新元素?是一种情绪和风格,类似于北欧版画那灯火辉煌的空间,是一种辉煌的文艺复兴式作品。毫无疑问,在艺术家的处理材料的严峻条件下(”文革“),木心的景观具有逃亡的光辉性。但也涉及了一位艺术家的感性图像——挽歌——亚历山德拉·芒罗,林肯中心的主要策展人,论起这些山水画作为一种“中国曩昔文化的安魂曲,”这是事实。呈现了中国文艺人士如何借助西洋精神,作为尝试,祭奠过去已经不可逆转的纷繁记忆。”
20、第 3 本:《人的七张面孔》这本书也是非常有名的一本人际关系心理学书籍。堪称人际关系领域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21、“木心《文学回忆录》,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于是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学的回忆。”
22、拍摄间隙与西蒙的闲谈,快乐极了,这位老牌媒体人滔滔不绝。问及他年轻时是否看了约翰·伯格70年代的电视节目《观看之道》,他瞪大眼睛说,当然看了,语气满怀尊敬。
23、五十年前,BBC制作的系列片《世界文明》,是为上世纪最具权威的公众艺术教育电视片经典。今次BBC故伎重演,再度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
24、他在世界各地多次举办画展,2008年在国内的画展名为"塔中之塔”,意指生活中的"雷峰塔”和内心的"象牙塔"。这大概也是他后来将笔名"牧心”改为"木心"之故吧。作家陈村说:木心的文章,是我见到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优美深刻广博的。82年木心定居纽约,继续其文学和画作创作。在华人圈被视为深层次解读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木心在讲课
25、他何以得知在纽约默默无闻的木心,为什么在这样一部山水画史的宏大叙述中,决定选择他。
26、如果你不了解木心,不妨跟着阿球一起往下看;如果你熟悉木心、喜欢他的诗,记得拉到文章底部,点击阅读全文即可购买木心文集。
27、● 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如若再唔见,感觉是远远的,像有人在地平线上走,走过只剩地平线。——《眉目》
28、 我倒有缘欣赏过木心先生的一些画作,创作于2000年、2001年的,甚至更早期的。我基本同意悦道先生的判断,才情、感觉都有了,也体现了一些现代感,但没来得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29、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在木心先生讲述《文学回忆录》也称起源于佛教的“木铎之心”(由他的弟子陈丹青书稿整理出版),较为可信。(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
30、这部电影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历程,但需要一个作为开场的故事,以便诠释山水画艺术的力量,以及描绘山水画的理由。无论山水画作为慰藉、作为灵感的来源,是对天堂的向往抑或伊甸园的挽歌,木心的故事会让我们体认:山水画可以如此个人,同时,还能寄托画家的憧憬和慰藉。我们对记录木心的故事感兴趣,它可以代表非常传统的中国式山水画艺术。
31、咏梅:对,他之前没有用过。用在了这本书上。
32、他喜欢说魔性与神性,喜欢说二律背反的“间隙”。我可能完全错解了,但木心迷恋躲闪、藏身、设障、莫须有(或如巫鸿所说:“抹煞”)。他没完没了与我谈文学,谈家长里短,谈政治,谈一切,可是带着难以测知的理由,他很少,而且不愿谈论绘画。
33、▼ 下面这幅“画”来自米芾的草书九帖之五《论草书帖》
34、今年春,英国BBC电台将要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中国部分,拟拍摄宋元以降的山水画。摄制组辗转找来,走访乌镇,导演艾什利事先致信,解释了他的初步计划:
35、第二辑,是2015年出版《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之后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的座谈会实录,由梁文道主持。木心先生的老朋友、译介者、任职加州大学的文学教授童明先生首次现身,做了长篇讲演。
36、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
37、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颠覆常规思维的认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再到人类本性的多样性,作者从另外一个巧妙的角度剖析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
38、《琼美卡随想录》——木心亲自编订的散文集。在书中,读者可一如既往地体会木心的“丰沛而娴熟”,他“善用汉赋般的奇字”,以及“在别人说不下去的地方说出别开生面”。
39、读木心,就是在读美,在读自由,在读半生不幸却不肯半点流露的力量。
40、说故事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可以学习和逐步提高的思维模式,了解其中关窍所在,你便可以迅速掌控全局。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你带去启发。
41、木心确实是有能力的,但是他的水平与鲁迅等大师相比,世人如今对他的追捧和夸奖有些言过其实了。
42、第 1 本:《混乱》这是一本经济学书籍。不仅书籍经典,作者也是大有来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此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没有之一。
43、又问起同是英国人而与他同在纽约教书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他带着谈起同行与同辈的那种暧昧笑容,仰看天花板:“啊,他呀!我和他永远争论……永远争论!他是犹太人,我也是犹太人。”争论什么呢?当我追问时,他正走向二楼展厅录像,回头说道:
44、木心的诗,例外与常态,跳出惯性思维的思维,是空话套话的死敌。诗的品质,嫉俗如仇,不炫耀不喧闹,以“故实”抒情,形成“遐想中低声吟咏的力量”,和现实生活、历史时空、古典文学、西方文化文学都形成互文。
45、但我久已偏爱他的偏爱,看他怎样牢牢把守他的绝对标准,确切地说,他的标准,就是“绝对”,譬如:“美”……无分地域、国族、年代、主义,他对世界文学家各有所爱,可是他眷顾的画家(也许包括音乐家)少得可怜,只剩几个人、几幅画。他常说,待人宜宽厚,待艺术,必须势利(他狠狠说出:“必须势利”)。我渐渐赏阅他的“势利”:适巧相反,我仅偏爱几个文学家,却被太多画家吸引,喜欢各种毫不相干的画。
46、 我也特地去了趟浙江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并结合能搜寻到的木心绘画作品资料,作以下四点判断。
47、事后助理告诉我,当西蒙站到指定位置时(紧贴着木心小风景系列的超长展柜),忽然说:
48、问起以赛亚·伯林,他叫道:“啊,他是老朋友,等于是我叔叔。”于是低下头学伯林的雄辩的男低音。
49、木心读者沙龙二十期回顾:留得好记忆 便是永恒
50、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51、世间尤物而最性感者,魏晋人手迹。木心常言:"字都给魏晋人写了,今人再弄,是绝望的。"
52、我问他是否曾经讲述东方的画家,他说,这是第一次,“我还要讲述你们北宋的范宽与郭熙呢!天哪,我该说些什么?!”他做了一个对自己嘲笑而恐吓的怪脸。
53、丹青老师也说可以使他的读者了解到一个更全面的木心,同时我们也把木心所有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他的评论、散文、回忆录、诗歌,做了一套布面精装版,就是供喜欢木心的读者来收藏。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位艺术家,一位永远鲜活地活在他的绘画里面,文字里面,音乐的见解里面的一个人,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追忆的。好,接下来我特别有幸能够和咏梅姐一起为大家展示这段《张岪与木心》里面的“绘画的异端”。
54、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55、有人把木心奉若神明,甚至称颂他“精通文学、历史、绘画、诗词、音乐,每个领域都是大家”。有人说木心不过如此,讥讽他:“是说了不少真话,但行文过于做作,主要靠他编外学生陈丹青的吹捧”。
56、《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亲自编订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其中《九月初九》、《竹秀》、《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上海赋》等十三篇散文,最能体现木心风味。
57、我从未这样想过。没有人这样谈艺术。我会因此稍许看低委拉斯开兹么?绝不。但“把事体做成艺术”?这话有意思。“委拉斯开兹懂得美吗?”我没忘记卡拉瓦乔一案,拿话撩他,“他画的侏儒……很丑呀。”
58、*珂罗(也译作柯罗,1796年7月16日-1875年2月22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
59、 这部电影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历程,但需要一个作为开场的故事,以便诠释山水画艺术的力量,以及描绘山水画的理由。
60、1992年是他移居美国的十周年,已经出版了八卷新作。然而这些只是他计划完成的百科全书般的巨著的一小部分而已。我最后与木心的一次长谈是在1997年,他告诉我说他计划编写两部巨著而且已为它们准备多年了。
61、(刘瑞琳)木心美术馆开馆致辞嘉宾,理想国品牌创始人,木心作品集在母国面世的出版人,获《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之出版界人物”。
62、当他在二号厅俯看木心那些微型尺寸的山水,面露惊异,轻轻说:
63、达·芬奇真有传说中那么神吗?这下你可以自己去看他的手稿了
64、木心说,他的写作是语言带出思想,而非相反。换言之,他不是先在头脑里面形成思想,然后再将这些思想写下来,而是写着写着,那些想法就像泉水一样自动涌出。由思想而出的语言,是苦苦思索,由外得来的,是概念的,中间经过一层转化,与本心、真实有隔。由语言而出的思想,则是灵感,无需思索,由内而外,出于本心或者说潜意识,不被语言概念干扰,而直抵真实。所以木心那些不假思索一下想到的话每每能一语中的。
搜索更多
65句木心绘画作品最经典作品精选文案集锦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