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句老子道德经的精髓精选文案集锦
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1、在老子看来,寻求声誉、财物与顾全性命是相对不相容的。过于爱名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越大的积藏必遭受越大的损失。
2、如果有人认为,处下、柔弱、不争等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用处下、柔弱、不争等方法,是不可能解决像暴雨洪水这样自然灾害的!(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3、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毫无疑问,只有用新的方法才能应对。
4、所以老子的伟大之处是把修道的要点核心,无为自然给大家强调指出来,
5、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砍柴人就是个砍柴的,慢慢我才感悟到,这个砍柴人不一般,这也是个神仙啊。
6、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7、 5)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遂,成功。天,指天然。道,指规律。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大功告成之日就应该当机立断,从权势富贵的世俗圈内退出,回归自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之所以要立功做大事,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为了权位或富贵。
9、他说:《道德经》的伟大在于,前无古人如此说啊,大道之真谛,宇宙万有之根本,从无人敞开展示,老子是第一人,你说伟大不伟大?老子之前,修道的人是很多,成道的人也很多,可是流传下来的经典却几乎没有。
10、只有在法治社会,才有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欲可抑不可纵,人们不能因此而迷乱心性。只有心性坚定,身心才能健康,社会才能安定。
11、 “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
12、一切有形的都是器为下,一切无形的为上才是高明的!于是后人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劳力者役于人,劳心者役人!
13、这大山是个国家森林公园,我感觉,其中必有高人啊。
14、阳势能代表生发、壮大、成果,阴势能代表隐去、衰退、消散。这两股势能,是对立的,也是平等的,顺应规律而变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15、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16、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
17、我们知道,西方世界有一种“欧洲中心论”,就像我国古代的“中国论”思想一样,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一律视为“蛮夷戎狄”。欧洲中心主义将世界的一切,都置之于其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地域环境等等假定的优越感之上,并以此解释世界,对于欧洲以外的文化,一律视为非主流而加以排斥。但唯独对《道德经》情有独钟。可见,《道德经》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18、从发源上讲。有人说,老子和孔子的学说,均来自于《易》。这句话大有玄机。孔子从乾从阳,老子从坤从阴。所以孔子儒家观点,至大至刚,天地正气,能伸能长,犹如一棵顶天立地的巨木,不断向上、向外扩展。老子道家观点,阴柔圆融,能收能藏,往往能看到事物背面的东西,犹如让人从巨木,渐渐缩回,重新变成一颗生命的种子,回归生命的原点。
19、学问是学以聚之,当然是与日俱增。而大道至简,所以悟道要与日俱减;一个要做加法,一个则是减法。
20、表面上看他是在说道的外化作用。就是说遵循道来行事来管理国家,治理社会。但实际上通通都能回归到个人的修心,个人的内证。
21、不少人总在思考:宇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人又是从哪里来的?老子帮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宇宙与万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一种叫作“道”的力量所造就的,“道”就是宇宙与天地万物,也包括我们人类最终极的源头。西方《圣经》中说,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但《圣经·新约》中也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说到这里,即使你还不能理解,但应该也大致了解了我们所疑惑的宇宙与人类的终极秘密:大道。
2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这次是因为我恰好去陕西出差,到了少华山下,心想,这也是个关中名山啊,关中是道教的发祥地,
24、由此可见,坏人背道而驰是显而易见的,但好人也并不等同于悟了道的人。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看清了自己和坏人的真面目,也就知道了,人生唯有悟道,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急不可待地问:我们怎么才能悟道呢?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的主题。
25、《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任何一句都可作为至理格言和座右铭。
26、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27、不知道人要靠什么才能够接通天地的频道,打通和道隔绝的隔阂。
28、为什么,因为我小时候看《西游记》,里面孙猴子就是去后山寻找菩提祖师。遇到了那个砍柴人指路。
29、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哲学思想:
30、道家唯一注重的就是智慧,只要有了智慧,就能随时随地想出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有了智慧,就能根据实际情况,想出以前从未想到过的好方法。
31、所以为什么道教要把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呢?除了宗教上的作用,其实正因为老子在这一点上他做了一个最高指引。
32、那么由于人性之中趋利避害的思想,会让自己过度排斥于坏,过度趋向也好,但是万物之中的规律又是物极必反,当我们过度趋向于一面时,必然会造成偏颇和失衡,人生的祸患也是因为没有达到平衡而造成的。
33、“守静笃”——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与“致虚极”现在引申为“虚极静笃”一个成语。其实和“致虚极”意思相近,当你达到静的状态时,不要觉得就成功了,要保持住,守住这份心里的宁静,才算达到目的,要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份静,有的人打坐心里却乱成一团,有的人忙忙碌碌,心里却静成一片,所以要注重内在静,这才是根本。
34、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35、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6、“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
37、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38、这个伟大之处就在于,如果他不提出来,他不展示出来,他不告诉你这个要点。
39、人类自诩为一种高级动物,大脑十分发达,又发展出了远远高于其他动物的文明,让我们觉得自己就在食物链的顶端,很骄傲,也很傲慢。但在面对自然界的一些运动时,如地震和海啸,我们的骄傲和傲慢又会被打个粉碎,忽然之间又觉得自己十分渺小。
40、后世的子孙,只要是稍微有点文化知识能看懂一点文言文的人,都能够基本上去看一下这本经书都能够在里面获益。
41、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42、虽然易经里面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是很高等的智慧,
43、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44、经常听到有新闻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一个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养母亲,还经常带着母亲旅游。如果用老子的逻辑想想,这显然是一种悲哀。这难道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吗?这种事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新闻,原因只有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孝顺父母了,六亲不和了。同样,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职,怎么会有忠臣呢?
45、我心十分向往,于是决定攀登而上,去此山碰碰运气。
4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47、道家文化,只讲智慧,不讲具体的方法,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有千样百样,所需要的应对方法当然也是各种各样,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方法就可以应付一切问题,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是没有的。
48、关中的道教始于老子入关在终南山传经设教,今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西段的楼观台,就是老子传经说道之处。
49、第道起作用的方式就是无为,它不会去特意干涉什么,道是没有情感的,它只是按照自身应该具有的那种方式去行事。这叫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也许就是它本来的样子,我们不要去干涉他,就让他按照自然而然的存在吧。这种哲学运用到生活上,就是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有暴风骤雨的时刻,有春风得意,也有失败消极,这些都是自然之事,我们应该做的,要像自然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淡然待之。这就叫做清静无为的生活。
50、可以说,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半个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51、如果说佛陀说了84,000法门,也是不厌其烦的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来说佛法,那么老子则大道至简,始终聚焦在道的根本来传导道法。
52、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搜索更多
53句老子道德经的精髓精选文案集锦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