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可爱昵称网 > 心情说说 > 正文

84句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精选文案集锦

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

1、阿难陀受命,纵上云头,直飞斯里兰卡。在空中,阿难陀俯视斯里兰卡某地,发现这里土地广阔,水田平坦,沟渠阡陌整齐有序,条理分明,由此颇受启发。待弘法结束,回到佛陀身边,阿难陀用白布很快就做出样式整齐、美观威严的袈裟,并交给一位信徒去漂洗。(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

2、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答: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4、1在《佛遗教经》中佛语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是什么?

5、答: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6、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7、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8、答: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9、以下所要讲的五种发菩提心因缘,是侧重在本身方面,不过其中亦有与众生发生连带关系的。如念生死苦,自身的生死,固应深加思念,由自身的生死苦,推及到他人,以及一切众生,无不在生死苦海中浮沉,因此,乃又想到如何度脱自己与一般苦恼众生,出离生死大苦,于是菩提心就被激发起来。(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

10、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11、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12、答:世界上有佛教是在公元前五八八年佛成道日开始。

13、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14、无论命运之手对我们是否残酷,我们都可以把人生的每一刻过得最好――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对具有理性的人而言,这是真正的财宝。

15、在过去的一个劫的时候,有一位旁耆罗私如来住世,有一位纺织工人很穷但是他信佛,他工作的地方离佛住处不远,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他都到佛那里去,恭敬的供养一缕线给如来,然后对佛说,愿佛怜悯他,接受他的布施,希望由这个布施的功德来世也能成佛。  如此,这个纺织工人每天都这个时候来布施一根线,每天都这样回向,最后一共布施了1500根线。  纺织工人死后,因此布施的功德 在长达15亿劫的时间里不堕落恶趣味里面。 然后在1000亿劫里做转轮圣王,1000亿劫里成为仞利天之王——天帝释。  因此供养所获得的善根,纺织工人又能恭敬地供养了1000亿尊佛陀,最后再经过一阿僧氏劫,他成了善摄受如来,这仅仅是其恭敬供养如来的果报!

16、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quē),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

17、莲池DA师曾说:“父母恩重,过于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18、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19、所以说:“以理推之,岂无报效”?果能想通或深信众生之间,是有着亲属关系的存在,而你又能具有高度孝思的话,你必然会念累劫父母的深恩,要去报答众生之恩。佛法的理论,超过各宗教各学说,重视念众生恩,亦可说是主要原因之一。    唐朝时,有位高僧叫悟达国师,在他尚未显达被封为国师前,有一天在某寺遇到一位病僧,那病僧身上长疮,臭秽难闻,因此其它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悟达国师,常怜悯的照顾他,那病僧的病也就渐渐的好起来了,后来临别时,那僧人感激的对他说:“以后如果你有难,可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那山上有两棵松树并连为标。”说完就离去了。

20、希运走时,离家不远,遇见熟人,此人来对其母说:「你的和尚儿子回来了,你应该很高兴,因何不留他多住几天?」此时其母,始知刚才那个和尚,就是他的儿子,赶紧向西追去,追至清福河,因双目失明,堕溪淹死。当时希运禅师,正在渡河,救母不及,悲伤而言:「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语。」就在河边为母举行火葬,举火时为母说法:「我母多年迷自性,如今华开菩提林,当年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2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22、答: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23、答:意喻是:治水者能够疏导水,弓箭匠师擅于矫正箭矢,木匠工于修饰木材,修行者会调御自己的心念。

24、答: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坚决,对追来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真理成佛,誓不回宫。”国王无法,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年,去跟随太子修行。

25、如《南史·高逸传论》指出:“今则十恶,坠及五无间地狱,刀树剑山,焦汤猛火。”与“十恶”相反的,称为“十善”,是修行人努力的目标,所谓“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

26、2上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请对下联?

27、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28、佛陀慈悲地看着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婆罗门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胡骂,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呀,如果我被漫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29、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3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31、答:是摩竭陀国大富长者的儿子摩诃迦叶。后来佛陀涅槃,他就继承了佛陀的衣钵。

32、“婆罗门呀,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瞿昙呀,那是当然的事!”“婆罗门呀,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

33、沙门是梵语,译为勤息,是出家人的通称。意思是说:出家释子,应该昼夜六时,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瞋痴」三毒。

34、看透因果的人,会尽量去做一些善事,尽管别人都不知道,但她还是会默默的去做善事,即使自己为了做善事,一生穷困潦倒,但他从来都不会因为做善事而后悔的,因为她相信,善恶终有报,这一辈子没有报,那就会在下一辈子报给自己的。

35、方寸,是显示极小的部份,亦即表示没有微尘许不被割裂开来。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地狱的刀山剑树中受苦的众生,那副血肉模糊的惨状为如何!  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

36、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7、  要知道,作为人身来到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阎王爷给你的机会。如果你不珍惜,去自杀,如割脉死,服毒死,上吊死等人,激怒阎王爷,死后打入枉死牢狱。就再也别想为人了。我劝戒在世的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顽强的活下去,自杀是懦弱的表现。特别是那些殉情的傻小子们。

38、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9、答:太子在公元前五八八年农历五月月圆日,因夜睹明星而悟道,证得三藐三菩提。

40、答:真理从清醒而来,善良从体谅而来;气质从智慧而来,美丽从慈悲而来。

41、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42、858:厉害了,我的爷!67岁古稀年龄活出27岁的风采!逆生长秘诀就是...

43、为什么说念众生恩?因为我与众生,从旷劫(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互相做过父母,彼此有恩情。现今虽然隔世昏迷,互不相识,按理推论,能不报效吗?如今那披毛戴角的动物,怎么知道不是昔日做过它们的子女呢?如今那蠕动蜎飞的昆虫,怎么知道不是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呢?每每总是见到从小离开父母的,长大后容貌都忘了,何况过去世的亲缘呢?现今那姓张姓王都难记住,而那呼号在地狱下的,挣扎在饿鬼中的,苦痛有谁知道,饥寒向谁倾诉?我虽然见不到听不到,他们必有求救求济,不是经过的不能说这事,不是佛不能说这话,那有邪见的人,怎么能知道这些呢?所以菩萨观察到蝼蚁,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常想利益它们,念念要报它们的恩。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五因缘。

44、2请诵出《灵峰蕅益大师宗论》中《责己》的诗句?

45、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二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需,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

4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47、鬼又答复佛说:在你佛的眼中看来,这固然是清净水,但在我的眼中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水,而是又脏又臭的脓血,要我怎能喝得下去?佛怜悯其苦,就运用神通,使其见水而饱饮一餐。他饱饮后,向佛辞谢。

48、1佛法的内容说明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轨则。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49、佛教最早的僧伽是谁?                 

50、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51、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

52、讲到自赞毁他,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的成就,都是算计了别人,以许多人的失败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别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萨道。学佛的重点就在这个地方,千万要注意。

53、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54、答: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悔。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55、烦恼天天有,不拣自然无。沉浮人生,心路历程,让来的来,让去的去,心平气和的迎来送往,来来往往,一场过往。禅门有语:不忘人恩,不计人怨,不思人非,不念人过。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头无闲事,便是自在人。

56、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

57、太子在城外时,接到什么喜讯?是否觉得欢喜?

58、衣裳,略有分别:上服叫做衣,下裙叫做裳,所以古说:“上曰衣,下曰裳”。不管是上衣下裳,都是被身体的。亦即人所依以庇寒暑的。  疾病所需,除了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衣食,还有“疾病所须”的医药,亦同样是由施主所供给的。

59、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60、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61、1在《善生经》中,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

62、这当然不是今天请施主吃一餐斋,明天向施主孝敬一点礼物,后天为施主做些什么事情,就算报答了施主之恩,真正施主是不需要这些的,所谓:“为法而来,非为食来”。

6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64、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65、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66、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67、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68、答:一者,不退本愿;二者,言必施行;三者,大欲精进;四者,深心行于佛道。

69、外道、内道的差别何在?怎么叫作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一般宗教都随便使用‘外道’这个名辞,譬如,我信佛教,你不信佛教,你是外道;我信天主教,你不信我的天主教,你是外道;我信某某道而你不信,你就是外道,这些都是乱讲。这个外道与世间法一样,都是由‘我见’而起。不合于我的就是外道,这种见解属于见取见,是下列五见之一;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见’就是观念,凡夫受这些观念缠缚而不能得解脱,不能证得菩提。

70、佛在鹿野苑讲了一部什么经?佛度五比丘中哪一位最先开悟?

7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72、《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73、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4、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5、5)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76、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77、太子在石榴树下的卧榻上做何举动?国王有何表现?

78、出家,即割爱辞亲,舍弃世俗之家,进入佛门,成为释尊座下的弟子。

79、帝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帝言,斩首分形。

80、答:太子把双脚置于阿私陀仙人的发绻(quǎn)上,阿私陀仙人即从座起,合掌向太子顶礼。

81、学佛这么久到底有没有进步?对照这几点看看!

8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8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84句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精选文案集锦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