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可爱昵称网 > 心情说说 > 正文

88句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精选文案集锦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1、孔子的爱集中在人,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合侧重于亲情人伦。而孟子,也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他更由人及物:“仁民而爱物”。

2、孔子并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相反,他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无知的。他是通过一步步追问,明白别人问的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再告诉他。

3、     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开动脑筋去积极的思考和认真地练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孩子不动脑子思考问题,也不认真练习,那老师就无法把知识和能力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其实只对一部分小学生才管用。用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上,几乎毫无收效。

4、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你选的)书才算学习吗?”孔子(理屈词穷,只好)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6、进而到了五十岁,便能领悟宇宙人生的规律,六十岁,深入遵循这种规律,经过如此的一次次精神超越,不断地实现心灵扩容,而活到七十岁,就可以抵达与天地律动和谐共振的真正的生命自由。

7、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9、孔子施教所追求的终极效果:一个是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型塑;一个是灵肉合一而顺应天道的精神境界。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11、l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12、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当面不说,背后骂人,这样的人配作老师吗?

13、l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4、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15、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

16、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17、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18、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19、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20、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出了一个圣人孔子,他是老师的鼻祖。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今的老师们看看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21、所以,孔子和孟子都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普通人,只要学会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琴棋书画等娱乐技能,可以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就可以了。不要向智力水平低的人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也学不会,会越来越痛苦。教育不应该是人越来越痛苦,应该让人越来越字自信,越来越快。

22、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能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然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23、意思是心智的开发,应以学习为基础和动力,但学习要有自已的独立思考,这样,到三十岁,就可以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已的思想,但不完善,到四十岁,才可能澄清一切迷范,做到思想通达。

2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25、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变单的时代。既有“诸夏”民族的文化认同,又有学术自由的“百家争鸣”。这是中国人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历史时期。当时,官学衰微,私学兴盛,正反映了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代要求。

26、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27、荀子:1荀子认为教师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政治职业,只有儒者和君子圣人来承担;教师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的职业政治文化工作者。因此,他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8、l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29、这就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而要独立思考,就要“多闻阙凝。”

30、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31、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2、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33、     孔子不赞成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来确定学什么和怎样学,或者是根据孩子的自身客观条件来判断他值得教育还是不值得教育。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因材施教。

34、(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A项正确。

35、在孔子眼里,劳动人民就是小人,不用说,经商等其它行业的更不算人,只有当官的人才算君子。让学生看的《诗经》里提倡劳动光荣,有学生真想学劳动技能了,又背后大骂学生是小人,应该只学礼义等为官之道。

36、教育主体: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的人,在他之前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并以此谋生的人是不为我们所知的。

3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原则。

3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 (  )

40、l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1、这种当面不说,背后骂人成瘾的人渣是谁称为圣人的?。

42、其中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两项平等教育思想。

43、孔子的学生曾子对老师的人格教育,在《礼记·大学》中这样总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失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4、所谓“君子立本,本立而道生”。子曰:“仁者,爱人”。可以理解为爱自已、爱亲人、爱朋友、爱他人,也包括爱乡土、爱家园,这种爱甚至延展为普被自然万物。

45、也就是说,教育学生不到他若思若想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是什么样儿,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是什么样儿,那就不再教他了。

46、l 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

47、他还讲求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进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只要人不悖反自然,自然就会给人以无尽的思泽的。

48、l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49、l   《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50、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易混点。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51、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活语。

52、l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53、     孔子认为,像政治经济哲学科技军事等治国安邦的学问,只能教给智力水平在中等或中等以上并且道德品质良好的人,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智力水平低或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则要教给他们礼仪、法度、和琴棋书画。帮助他们遵纪守法,会娱乐,快乐的过完一生。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与美国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54、孔子思想教导我们,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发现孩子内心优秀和潜质的基础之上,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很有意义、很丰富、很有品位的教育。

55、l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56、l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57、     家长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最好能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最好经常去教育咨询机构,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基本状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这样做,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成本更低。

58、l 情: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59、l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60、第是“观其行”。也就是教师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行动。

61、这就启示我们,教育不是老师把一个现成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62、l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

63、l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64、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尤其要注重学生心灵的成长,让其内心丰富充盈,这样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65、 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认为儒家的“不扣则不鸣”的方法很消极,会错过教育时机。

66、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67、l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8、《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69、l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0、孔子私学所开设的课程是什么呢?据后世所传是“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71、l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7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

73、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活语。

74、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

75、作者认为孔子的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

76、意思是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应该像爱亲人那样仁爱百姓,像仁爱百姓那样爱护万物。

77、孔子关于学生管理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培养学习兴趣——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注重学习方法——学、思、习、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第端正学习态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认为,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减小教育管理的压力。

78、l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79、l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0、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81、孔子教的东西只能反着听吗?这样的老师,你怕了吗?

82、l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83、l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8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85、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86、在《论语·阳货》中,孔子提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水平高低不能通过学习转换吗?那要你这样的老师干吗?

87、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88句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精选文案集锦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