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可爱昵称网 > 心情说说 > 正文

112句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不受人推崇精选文案集锦

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不受人推崇

1、第早期历史的记载往往不充分。关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的资料就那么一点,想从中总结出圣人是什么还要靠自己分析。

2、最后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王阳明的哲学在日本的影响:

3、事上磨练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不可过分,这就是“和”,就是良知本体。(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不受人推崇)。

4、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5、 诚就是指针对于自己,对自己是否忠诚。就好像刚才说的,有一些人,他生活的状态都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中庸》也说过:“诚者自成也”,儒学中之所以说诚为成己之学,就在于此。当你学会尊重自己的良知,诚心对待自己,不自欺欺人,不以虚伪的面孔去示人的时候,无论是在独处或者是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能够做自己,这便是一种儒学中的诚,也是所说的慎独。

6、圣人之所以具备了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惠、忠、勇、孝等优良品质,与上帝具有让自己的儿子为人类而牺牲的博爱精神一样,都是解释出来的。费尔巴哈说,人类根据自己对于人的理解创造了上帝;其实,儒家也正是根据自己对于人的理解创造了圣人。与其说代圣人立言,倒不如说圣人是被发明的。

7、 所以在王阳明看来:一个人活着,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在品格,因为人的总体生活质量高低是取决于内心的一个感受所得到的一个结果,内心品格好坏,并不能由外界的生活来决定。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为自己负责,就是要在自己内心中找到独知,除了自己之外,没人能够帮得了自己。

8、再次,王阳明虽然积极平反内乱,但在随后的朝廷内讧中,他站在了军事大臣王琼一边,王琼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在朝廷上压制了王阳明。政治团队有时对那些从事政治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可能会升到顶端,而另一枚臭棋子可能会输掉整场比赛。(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不受人推崇)。

9、然而在鹅湖之会后,朱陆二人却并未因此而耿耿于怀,反而对各自在当时的态度,都有愧疚之意。朱熹曾主动致书陆九渊,表示不忘其在鹅湖之会后的教诲。随后,二人又多次相会讲学,互致书信。

10、阳明心学之所以在大陆默默无闻,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11、这还不够,圣人毕竟还是人,后又被封为财神。财神还觉得不到位,再被封为关帝,和玉皇大帝比肩。

12、还有就是陆九渊本人与禅僧交往密切,故而其在反对佛教的同时,又主张为学应如禅学明心见性般简易直接、直契本心,这也影响到了陆九渊的讲学方式,跟禅宗一样多遮拨语,点示语,这点上朱熹倒没有冤枉他。

13、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

14、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和“人人皆可成为圣贤”,而不必以程朱理学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以“觉民行道”代替“得君行道”,这是开启民智,统治者一定会加以禁止!

15、明年正月,督副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康战死。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指挥王铠等擒师富。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尚书王琼奏从其请。乃更兵制:二十五人为伍,伍有小甲;二伍为队,队有总甲;四队为哨,哨有长,协哨二佐之;二哨为营,营有官,参谋二佐之;三营为阵,阵有偏将;二阵为军,军有副将。皆临事委,不命于朝;副将以下,得递相罚治。

16、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

17、也显然,在古代,不仁道的分配,也是通过制度、道德、习俗、价值观念等多种东西来提供保障。因此,古代的有些“道德”,现在看来并不符合现代的道德了。

18、在王阳明的研究里面,致知的过程就是格物,格物的过程就是致知。我们在内心当中认知真理,凭借此真理对待我们遇到的一切,做我们应该做的一切事情,使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在实践当中得以实现,这就是致知格物。

19、王阳明低调务实,不会讲出“融合儒释道三家之长创出心学”之类的话,与儒释道针锋相对。

20、朱熹创建理学、陆九渊奠基心学,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王阳明却戳了戳自己胸口说:“都是一样的心。”

21、王阳明马上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

22、王阳明扫视众弟子,先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23、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哲学把人定义为世界的参与者,并要求人把哲学理论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上。而西方哲学则将人定义为世界的旁观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世界的规律。中国哲学更像是人的生活方式,而西方哲学更像是一门科学。

24、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25、因此,成为圣人,不再是一个向着外在于自己的圣人而无限前进的外在的过程,而成为了一个时刻坚守内在于自己的良知的内在的过程。成为圣人不再是追逐外物,而是掌控自己的内心。

26、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

27、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立即察觉到传播心学世界观的机会来了,于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28、王阳明的“阳明之学”是儒家学派之晚明的“阳明之学”大盛,只不过是“心学”在与“理学”的竞争中起到优势地位而已。“阳明之学”属于心学,心学上推孟子,北宋“二程”为其开端,到王守仁(阳明)时属于明朝的心学两大流派之一。

29、王守仁与孟子间的承继关系,不仅体现在理论体系上,甚至用词上都有相似之处;禅宗对阳明心学也有深远的影响。和会儒禅既在心性本体上,又在追求心性本体的工夫上。心本体首创之功在于禅宗,而将心本体道德伦理化、提出儒家心本体论的则是象山,集大成者则在阳明。

30、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与大庾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等攻剽府县。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志山合乐昌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吴比战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詗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

31、既然儒家的精神追求是成为圣人,那么紧接着就必须要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圣人以及怎么样成为圣人?而在这两个问题里,第一个问题是回答第二个问题的基础。很显然,你要是连圣人是什么都不知道,你根本就没法成为圣人。

32、从哲学来说,先要认识世界,再依据所知内化于心,之后依据心作出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先认识事物,产生事实判断,即“以理造心”、“心具理”,再作出价值判断,即“以心造理”。价值判断内化于心,即良知。良知是存量,应当不断扩充知识,继续储存。良知发用,呈现出来,是作出价值判断,即“以心造理”。

33、傅山《圣人为恶篇》讲到一个问题:不平等的东西,有各种理论依据,并且贴上了“善”的标签;平等的东西,既找不到理论依据,也被视为“恶”。怎么办?靠创造发明,靠圣人为“恶”。浙江宋恕是王船山的粉丝,“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可谓站立在公道上为“苦人”创造意义、理论依据。

34、陆王心学认为,保持住自己的良知,就是圣人;保持不住自己的良知,就是凡人。禅宗则提出,自性见,众生是佛;自性迷,佛是众生。良知和自性是儒家和佛教对于人的本能状态的不同指称,同样把这两个概念对调一下,两句话的含义仍然没有区别。

35、换句话说,“我注六经”这条道路走到朱熹这个年代已经彻底到头了。这条道路最根本的逻辑起点就是圣人不是人,所以,它能回答什么是圣人的问题,但却解决不了怎么成为圣人的问题。

36、王阳明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明朝社会失序,人性异化,权力、金钱(市场)不受制约。王船山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明朝灭亡、清朝兴起,一切都崩溃了,在当时谓之“夷狄灭中国”“亡文化”“亡天下”。这是颠覆基本价值底线的问题,绝对不可接受,必须尊王攘夷,重建中华文化正统。

37、他的才志来说,确实有独特之处,他的中举考途并不顺利,但很执着,很自信,最终成功中举,是有家庭经济基础作后盾,也应该如此。

38、所以,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强调的是“致”,是“反求诸己”的应用方面,而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良知”。

39、作为那个时代的大loser,考了几十年的科举才做了小书吏,没当几天受冤下了大狱,出狱时已过半百,一贫如洗。一生潦倒坎坷的黄公望,似乎走到了人生尽头。

40、然而,即使披上了儒学的外壳,甚至对佛教、道家口诛笔伐,但是精神内核仍然没有变。

41、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这就是王阳明的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

42、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概念。俗话说,结婚,先要谈情说爱。一对夫妻,相互不爱了,充满怨恨,自然会分离。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莫不如此。究其原因,仁爱是建立一个共同体的基础。儒家讲仁爱,分两种,一是普世性的仁爱,对任何一个人持有相同的爱意,平等对待,曰公爱;一是对私人领域内的仁爱,有情分的厚薄,等差对待,曰分爱。国家,对于任何一个人持平等的仁爱,曰一视同仁,曰普同一等。因此,政府公务员之德为仁,仁、义、中、正、公,不能沦为分爱,只爱熟人。

43、生产力不发达,利益分配偏向不平等,强势者多得,弱势者少得。如果平均分配,大伙一起过苦日子。不仁道的分配方式,占据了大多数领域。譬如说,古代的工匠学徒制,拜师求学,在三年之内,相当于奴隶。资源有限,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般而言,徒弟学成,要远离师傅的地盘(领地),避免利益冲突。

44、一锅好粥,需要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最浓的滋味;人生如一锅粥,同样需要在时间的文火上慢慢地熬,当中因为融入了不同的心情,融入了不同的情感,就会熬出各种不同的味道。这其中有甜有咸也有酸,当我们细细品味时,才能体会出那份平淡真实的悠然与优雅。

45、王阳明扫视众弟子,先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46、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人用四年和一条河对话,也从没有人像他这样读懂眼前的这条富春江。

47、再说他的“心学”。的确比较优秀。但似乎也就是当代某一个时期比较盛行。那会不会,就是某个时期某个区域或某些利益群体故意在推崇和炒作后的效果呢?学术炒作是有可能发生的。但要几百年甚至更久,生命力一直都很强,就比较难,和含金量比较高。

48、人人皆有良知,为何有人会流芳千古,有人则遗臭万年?为何有人出类拔萃,有人却碌碌无为?为何有人是善人,而有人就成了恶人?

49、曾经看过一句话:人生不缺少追寻的人,但人生只成全水到渠成的人。

50、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51、整个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需要“熬”的过程。熬的过程并不是坐以待毙,熬是磨练意志,熬是蓄势待发,熬是不动声色默默努力,等待着熬出头时的一鸣惊人。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快熬不过去了,无法坚持了,时过境迁后,再回头看,一切都熬过去了。那些能耐住性子去熬的人,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成为一个内心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人。

52、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不能因为别人的诋毁和陷害而随别人的意愿去处理。

53、在心学方面,王阳明、王船山都讲“心外无理”,但是又有分别。王阳明讲“心外无理”,是心即理,是“以心造理”。王船山讲“心外无理”,是心具理,理生心,心生理,“以理造心”、“以心造理”兼备。

54、第三步,致良知。这是建立在前两步基础上的,人有知,但知分善恶,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激发良知,遏制恶。同时,王阳明认为,良知和恶知之间本身有斗争,良知总体上能战胜恶知。但是要不断唤醒良知,用实际行动激发良知。

55、成为圣人的过程本质上也仅仅是成为更完满的自己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本身就是圣人,人应该思考怎么剔除掉自己身上妨碍圣人本性发挥作用的负面因素,而不是思考怎样在通往非人的道路上无限前进。

56、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

57、而王阳明强调的是“心”是主宰,是最本质的东西。即只有认识自己的本质以后,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这就产生了一种对个体尊严和个人意志的强调。王阳明学说的一个精神来源就是禅宗。在禅宗里面,对最高真理的追求不是对外在事物的追求,而是对我们内心的追求。王阳明的主张是一切真理最终的确认必须由个体“我”来确认,“我”不能确认的就不能承认为真理。

58、王阳明叫他坐下,笑着说:“众人皆有,你怎么就没有?

59、理学与心学,乃至陆九渊与王阳明的思想,并不能以简单的优劣来划分,关键是将这些思想用于实践的人们。

60、心学讲究实用,是一门“实学”,与当时的日本主流认知正好吻合

61、诸葛亮出名当然也有《三国演义》的功劳,但最主要的是他符合国人主流价值观,也就是符合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是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62、严格讲,朱熹属于道南学派,其师承可以追溯到北宋的程颢。程颢一直十分推崇在打坐中寻求静默诚然的境界,体验“未发气象”。这里的“未发”就是无私无虑、非想非非想的状态,一切念头都未发生,但却随时可以发生一切念头。

63、但不可否认,阳明心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颇大的,而且不仅对中国,即使对日本、朝韩等国家也有相当的影响,据说直至明治维新时期,阳明心学依然占据着日本思想的主流,从这一点来讲,阳明心学的影响力同样是不容小觑的。

64、当他的师弟无用看到这幅画作时,热泪纵横,久久不能言语。黄公望,举手将画作赠予无用,重重的将笔扔入江中,长吁一声:我完成了。青源惟信禅师悟道时说人生的3种境界:每个人生的起点,都是见山观水,但是经历世事人情,便看不到原本的山水,更是很少有人能看穿山水,回归自我。黄公望做到了,人生暮年,他没有执着于还能活多久,也没有抱怨前半生的潦倒坎坷,而是决定放下过往,重新出发。历经30年看遍江河山水,不为惊艳众人,只求自我达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纵使人生多荆棘,也要做好每一天的自己,走好每一步路。

65、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

66、 那在阳明心学中,怎么样做才算是获得内心更好的一个良知呢?王阳明说只有一个字:诚。

67、怎么办?设计优良制度,成均。譬如说,王船山作为中华法系的重要法学家,提出了虚君共和、依宪治国、宽下严上的主张,这些思想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所以,谭嗣同说:“惟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现代新儒学开山祖师熊十力说:“儒者尚法治,独推王船山。案其言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子有无之外,以虚静统天下。远西虚君共和之治。此先发之矣。”王船山还有许多“成均”的主张,不一一不赘述。

68、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封建社会的牵连,被主流社会排斥。现如今,有多少人通读过四书五经?儒学渐微,儒释道渐微,这就是事实。阳明心学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处境同样尴尬。

69、当然,一个人到底成没成圣人,旁人很难判断。但是心学“人人皆为尧舜”的主张却培养出很多狂人。比如,晚明著名的思想异端李贽。明朝的法律比较奇特,妓院合法化,但却不允许官员逛妓院。虽然官员逛妓院已然是一种潜规则,但只要自己不声张也没人追究。被人以逛妓院为由弹劾,嘴上认个错也就过去了。然而,李贽不一样,被人弹劾后,还要说自己逛妓院也是圣人,不要拿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他。

70、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立即察觉到传播心学世界观的机会来了,于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71、首先受政治影响,大陆坚信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而阳明心学同样被判定为唯心主义的产物,因此不受推崇。

72、席书更是大惑,王阳明马上和他讲起“知行合一”的真谛来,这个真谛就记载于《传习录・卷上》中。

73、一开始,大家的气氛尚属融洽,但很快这两位大咖便唇枪舌剑,争的不可开交。

74、儒家发仁爱之心,佛教发菩提心,都是建构信仰的前提。仁爱之心如山若石,不动摇,坚贞不贰,主体对外宣散扩充,“王者无外,无远近,大小若一”,所以孔子说“仁者乐山”。不管遭遇什么,此心不动。然而在现实之中,人没有发仁爱之心和修持工夫,因受到过多的伤害,会怨天尤人,内心充满仇恨,报复他人,伤害无辜。其实,古人也认识到了,一方面,不伤害他人,尊重他人;另一方面,受到伤害,仁爱之心不动摇,宽恕他人。可见,作为现代公民伦理的基础,不伤害他人、尊重他人和宽容他人,并非什么新鲜的理论。

75、朱熹认识世界,在处理社会关系中,依赖经验;陆九渊却充分尊重人的本能。

76、通过一种力量跨越艰难困苦来获得生命的完善,获得精神的超生,然后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就是龙场悟道。龙场悟道就是在生命过程当中彻底地认识所谓的“圣人”概念。

77、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这是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当我们想尽一切方法武装外在的自己时,却往往忽略了御敌最强大的武器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胸膛里。

78、我们于此可以知道,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

79、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

80、王阳明心学非常强调实践,他所说的知行合一现在用的很广,意思是说,如果你知道没有做到,并不代表你真的懂得。这句话用现代的话说,为何我们听说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实践与后来毛主席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是一体的。

81、在封建专制的年代,在一个圣旨即是真理的年代,在一个“一句顶一万句”的年代,下属和百姓,既不需要有独立的思想,也不许有怀疑精神,他们只需简单的服从。难怪,统治者们更喜欢朱熹。因为朱熹劝天下人认真读书,多读官方勘定的圣贤书,照着书上说的、圣旨写的,去做就行。

82、王船山在明末清初没什么影响,躲藏于深山老林,预言死后200年著作“始显”、500年“吾道”“大昌”,重建中华文化正统。也果真如此,1839年开始,王船山的著作开始大量出版,其思想既是一代又一代湖南人崛起的指南针,也成为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有无数著名历史人物追随,譬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张謇、章太炎、孙中山、黄兴、蔡锷、宋教仁、秋瑾、蔡元培、陈天华、于右任、宋恕、梁启超、胡适等,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被追尊为中国近现代精神领袖。1906年,《东方杂志》认为,王船山与亚当·斯密并驾齐驱,是中国最大经济学家。值得一提的是,范旭东、龙璋、聂云台等湘商对王船山推崇有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洪门至少在清朝末年推崇王船山为五大始祖之一。据朱琳于1940年写成《洪门志》,1947年正式出版,被司徒美堂称作“洪门圭臬”。该书《香堂总令》中说:“始祖只留五个人,一个一个说分清。一名本是殷洪盛,傅青主是第二名,三名本是顾炎武,黄梨洲是第四名。五名本是王夫之,反清复明大举义。”

83、王阳明摆出一副惊骇的样子:“知行就是一回事,我说‘合’都欠妥了。”

84、这二位在世的时候没少宣扬“民贵君轻”等大逆不道的思想,以至于不受当时统治者待见;没想到死了几千年之后,反而也不受广大人民群众待见,可笑世事无常不是?

85、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说过,上帝是人本质的投射。人将人的本质抽象为一个理想人格,然而将它具体化为一个神。如果说犹太教的上帝是犹太人,那么基督教的上帝就是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哲学的上帝就是圣人,圣人就是儒家对人的本质的抽象化和具象化。

86、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87、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夏、商、周三代以及更为远古时期的古汉语十分复杂,即使是时间上距离较近的汉朝人也觉得读不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比较易懂,《周易》基本就是天书一样的存在。想理解圣人到底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要么自己给四书五经做注,要么参考别人给四书五经做的注。所以,从汉代开始,直至宋明时期,很多儒家都干过一件事情,就是注解。孔颖达写了《五经正义》,朱熹写了《四书章句集注》,胡安国写过《春秋传》,二程写了《程氏易传》,原因无外乎看不懂。

88、因此,“阳明心学”在兜售反对君权的同时,社会上已经有了相当一批人具备这种思想。这不过因为他们的地位或知识能力无法表达清晰或者不敢表达一样。

89、据调查显示,日本最敬畏的中国人之就是王阳明。那么王阳明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包括三方面的原因:

90、他曾在一次讲学间隙对弟子们说:“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没了这位圣人。”

91、想什么就被什么束缚,无私无虑也就毫无束缚。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不是说你闭上眼睛,整个世界就不存在;而是说,人是通过感官认知世界的,你不去关心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对你就没有影响,相对于你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

92、特别是淳熙十四年(1187),朱熹与陆九渊各自往来书信二十余封,针对太极图说中的无极而太极,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的辩论。

93、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

94、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人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情改之验封。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95、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不能因为别人的诋毁和陷害而随别人的意愿去处理。这里所讲的一切情况都是私,唯有你自己清楚。这就是良知,良知就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你必须认真省察克治,心中万不可有丝毫偏离而枉人是非,这就是致良知了。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96、何况王阳明不仅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在治军理政也是一把好手,古往今来,能做到如此全面的儒学大师寥寥无几。

97、王阳明究竟何许人也?竟在海外有如此名声,甚至令东乡平八郎这样世界级的海战名将都深深折服。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据说他少年时就聪慧异常,初入仕途就因得罪权阉刘瑾而被贬为贵州龙场驿栈驿丞,正是在这里他开创了他的阳明心学。

98、王阳明学说的重点是“心外无理”,“心即是理”,他认为程朱学派所主张的心、理二分是错的,宣称:“吾心即物理,初无假于外也。”朱子理学主张“理”是一种外在的权威,王阳明弥补其不足,主张将外在“理”移向内心,外在的权威变为内心的信仰。他也反对朱熹先格物后穷理的步骤,认为先知而后行,就会终身不行,也就终身不知,所以他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凡是不行的,“不足谓之知”,他的思想境界在当时可以说是一大突破。

99、薛侃这回如堕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100、假设,脑白金选择了另外一种宣传方式,让一个权威的医学专家穿上白大褂,跟我们说,这个脑白金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之类的,还能达到上面那种效果吗?

101、王阳明一生的历程,自称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他的一生遭际坎坷,颇具传奇色彩,童年的王阳明“贵人语迟”,六岁才能开口说话,长大后从政,因为上书直谏,受到宦官刘瑾的迫害,被廷仗并贬谪到贵州的龙场驿,正是在龙场驿的三年困顿生涯,使他创建了自己学说的基础。后来平定宁王叛乱,又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不得不退回绍兴老家讲学。

102、明清文字狱的影响。整个清朝,完全按照传统儒学做事,心学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存在,只能默默发展,根本不敢提王阳明。

103、当阳明心学流传到海外后其实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尤其是在日本——阳明心学所提倡的人性解放理念和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他们用思想的自由换取行动的自由,他们无拘无束毫无顾忌地改造着自己的国家,他们学习一切先进的政治理念、经济制度、兵法韬略,所以他们对王阳明格外崇拜,可以说没有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也许日本近代史回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104、由陈晓雷执导,朱一龙、周海媚、陆剑民等知名影星联袂出演的电视剧《王阳明》,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讲述大圣人王阳明的影视剧作。

105、人时刻受到各种物质欲望的刺激,屈从于欲望就会遮蔽良知,丧失了成为圣人的机会。保持良知实际上就是要保持这种无私无虑、非想非非想的状态。

106、王阳明针对此症,对陆澄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107、曾国藩、蒋介石等人对王阳明非常推崇,蒋介石甚至认为“中日两国的差距就在于一个王阳明”。

108、朱熹之所以被看做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就在于他给出的解释已经达到了“我注六经”的巅峰。

109、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定论上,阳明学说又被视为主观唯心论,在哲学史上暗淡无光。

110、 学生恍然大悟,就说:原来慎独的独并不是指独处,而是指的独知啊。王阳明就说:自朝至暮,自少至老,自身至此,人何往而不是独知。你开心的时候可以跟别人分享,你痛苦的时候也有人来帮你分担,可是没有人能够真正感受到你内心的感觉。

111、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的一天,京师城楼下的会试放榜墙被围的水泄不通。几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昂首阔步从人群走出,谈论着去哪里摆庆功酒。然而,落榜的大多数,却正倚着墙角掩面痛哭,捶胸顿足。唯有一人看到自己落榜却面无表情,旁人以为他悲伤过度。他却笑道:“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个人名字叫,王阳明,中国最后一个圣人。在他看来,人生本就是修行,科举只是修行的一步,即使这步落空了,他还有下一步要继续。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112句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不受人推崇精选文案集锦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